老谭读老报三十一铅印的家书写给我与

白癜风多久才能复查 http://disease.39.net/bjzkbdfyy/210825/9359889.html

导读:

《冷水江报》年9月5日刊载的《铅印的家书》,是旅居日本的段跃中先生为庆祝《冷水江报》创刊10周年而写。文中饱含了一个远离故土的游子对家乡冷水江的一片深情!

段跃中先生,冷水江禾青人,曾任《中国青年报》社记者,年赴日本留学,年获得新舄大学博士学位。在日本先后创立了在日中国人文献资料中心、创办《日本侨报》及日本侨报出版社、日中交流研究所等。现任日本侨报出版社总编辑、日本湖南人会会长,兼任北京大学特约研究员、湖南大学客座教授和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等。出版了包括《在日中国人大全》《35号投手温家宝》在内的多册旨在促进中日相互理解的书籍。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-4《华人故事》多次报道过段跃中先生为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热心奔波的事迹。

真是弹指一挥间。这么快,冷水江报已经沐浴了10年的春风秋雨了。而我这个“少小”离家的游子,告别冷水江这块生我养我的热土,至今整整二十周年。

客居海外,很少有时间去回顾所走过的路。借给家乡的报纸写点文字的机会,一来表达我思念父老乡亲的情怀,二来检点一下我的人生,算是一次与各位读者的交流吧!

图为《铅印的家书》刊在年9月5日《冷水江报》。

年2月,把冷水江音容笑貌凝固成永恒,镶嵌在我的脑海,开始了走南闯北的旅途。每当应酬于美酒佳肴三教九流之际,被问及“府上何处”时,总是以“世界锑都”打头,再加上“湘中明珠”“工业新城”,最后才点出她的“真实姓名”冷水江来。后来有了波月洞里三打白骨精一场游戏,在我的词典里又多了一页专门向别人宣传介绍冷水江的内容,把孙悟空的神奇、西游记的古老与冷水江人杰地灵乱扯一气。我的“口若悬河”也曾赢得了不少中外友人许多惊羡的目光,更牵动了他们有机会去那块宝地看看的念头。

记得调到北京后,和家乡联系明显多了起来。但鱼雁传书,道听途说,难免片言只语,难解心田之渴。忽然有一天,收到一份在我来说不亚于甘露的冷水江报。“家乡也有自己的报纸了”,第一感受是在把行行看了字字读遍之后对坐在前面的同僚说的,还抑制不住别人无法理解的喜悦。

冷水江报姗姗向我走来,带着资江河里的浪花,带着波月洞中的叮当,带着父老乡亲的舒展眉头……这读不厌的“家书”里我还读到了有相同经历的泽实、代宋以及“一家子”正明、张亮等的大手笔,从卓勋的镜头里窥到了家乡的变化。

年,从日本回乡省亲的段跃中先生(前排中)在冷江宾馆与冷水江报社的朋友合影留念。后排左一为段跃中先生的弟弟段汉中先生

也许是永远也改不了的职业病,除了每次把铅印的家书细嚼慢咽,还要大发一番感慨,不知天高地厚地寄稿给“假如我是总编辑”,侃我的“抓头条、抓言论、抓副刊”的办报思想。当我把载有这篇小稿的《冷水江报通讯》分送给京城的同事友人时,他们都揶揄我得了“思乡病”。顺便报告各位,这期《通讯》一直被我作为书架上的贵宾,飘洋过海,在日本出尽风头,在8月初的“中国报刊展”上也有她的一席之地。

东渡日本之后,给家里人打国际电话的机会多了。不知多少次我总是要请小弟别忘了给寄份冷水江报来。每次收到那份铅印的家书,看到贴在信封后面的5元人民币的小型张,不免生出对不起小弟的念头,靠那点工资花几十倍高于报纸零售价的成本为我寄报纸。每次读完边边角角,却又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,还要推荐给我的妻子认真阅读。冷水江报成为我们家的经常话题之一。

今年初开始,我负责筹备中日关系史上第一次“中国报刊展”,因为她是“新潟亚洲文化节”的组成部分,受到格外的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lengshuijiangzx.com/lsjsxw/11969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网站简介| 发布优势| 服务条款| 隐私保护| 广告合作| 网站地图| 版权申明

    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