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化曾经的quot民国一流县城

  

四、曾造就名噪一时的“辛亥新化潮”

清末辛亥革命时期一扫新化先前“巍科显秩者寥若星辰”之陈腐颓废,形成新化历史上第一个人才鼎盛现象。年,新化建立了省会以外最早的现代学校——“新化实学堂”,“实开湖南七十二州县新学之先声”,与长沙时务学堂“并时为两”。新化年轻学子受到新学熏陶,认识到满清王朝的腐败,纷纷研求救国之道。上世纪初,新化籍赴日留学生达70多人,为湖南各县之冠。

革命志士中间,县人邹代钧在上海发起成立“强学会上海分会”,发行《强学报》传播民主新思想,提倡变法强国;民主革命之大宣传家陈天华所著《猛回头》《警世钟》,敲响了专制主义的丧钟;谭人凤以其杰出才能促成和保卫了武昌起义成果,黄兴誉之为“能争汉上为先着,此复神州第一功”;武昌革命烽火一起,就有一大批新化籍同盟会员蜂涌而至,襄助革命——曾继梧任炮兵司令,卿衡任标统,方鼎英、袁华选、高兆奎、周来苏、杨源浚等或参与戎机,或冲锋陷阵,战功赫赫;长沙光复时,曾杰、杨冠陆、卿衡、谭人凤、邹永成、周岐等参与其谋,冲锋在前,起到了中坚力量作用;革命军攻克南京时,邹序彬为江宁光复军参谋长,不久改任沪宁联军混成旅旅长,新化籍的张斗枢、邹天山、周来苏、余焕东同为李燮和沪宁革命军的“四参谋”,为各路革命军出谋划策;湖南中部重镇宝庆府(今邵阳市)光复时,所依赖的部队主要是谭二式在新化组织的会党势力。此外,罗树苍在广州新军中发放“保亚票”,密助谭馥组织“保亚会”;罗仪陆奔走东北,助东北革命党起事;周歧战死山东烟台;李一球就义于汕头;戴哲文、曾广轼等众多新化人在广西、云南等地协助蔡锷开展革命活动……新化籍的同盟会会员和革命义士奔走呼号于神州大地,几乎有革命烽火的地方就有我新化人,形成一股声势浩大的“辛亥新化潮”,因此曾被孙中山先生亲切地称为“同盟会荟萃之乡”,为推翻封建帝制立下了旷世功勋。

五、涌现了一批著名的经济界人物

清末民初,新化一改先前“民力耕桑而少事商贾”的局面,经济界出现了以著名的“三大菩萨”为代表的众多享誉省内外的经济人物。

、“金菩萨”。杨培甫,县城厢团上下村岭背后(今上梅镇花山村)人。清光绪年间,以官费生入日本警官学校,毕业回国后曾在云南海关工作,不久返籍,在锡矿山开办“一而十”锑矿,并与县人合资兴建畴富公司。民国3年(),筹资办金矿,在桃源县冷家溪南竹坪、罗家冲一带购矿地40余亩,从新化招去一批采矿工人开采金矿,定名为桃源长江金矿公司。杨自任董事长。同年在新化招去退伍军人0人,成立矿警队,兴建4座碉堡,以保矿井安全。修筑洗金坝4个,每坝定额,日夜两班各需洗金盘(次),每盘洗粉碎后的矿石市斤,4坝每日共洗矿石96盘(次)。民国5~30年为其鼎盛时期,采矿工人多达人,管理人员40余人,日产黄金6~8两。杨培甫办金矿以致富,县人戏称“金菩萨”。在原籍兴建“寓园”住宅,纵横6栋、90间,面积平方米,围墙高筑,四面修有碉堡,有警卫30余人,日夜放哨巡逻。其所占田产,年收租谷0担,全由其妻掌管。为支持邬干于创办五年一贯制的行素中学,于民国30年上、下两学期各资助4银元,民国3年又捐赠年收租谷00担的湖田一处,此外,还捐款修建花山茶亭,地母庵。

、“银菩萨”。段楚贤,又名自立,别号蚩安。年出生于新化县安集乡椽木山(今冷水江市矿山街道办事处椽木居委会),二十余岁时,他跟堂兄段汉卿一同到汉口学做“毛板生意”,后来曾经营铁厂、锅厂和煤矿。90年起专营锑矿,此后一生之大部分时间,均在锡矿山经营锑矿业,成为远近闻名的“银菩萨”“锑矿大王”。锑像银子一样银白闪亮,而他作为当时锡矿山的垄断者和暴发户,全盛时期日进银元二万以上,他就像用银子铸成的菩萨一样,富甲全省,因而得名。年7月迁居香港,经营灯泡厂,创办过电影公司。年病逝于香港。

3、“泥菩萨”。原城厢团花山村陈氏家族广有地产,据《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》记载,清末陈迪蒙家有良田50万亩,他利用新化人曾继辉当湖南省湖田局局长的机会,大肆收购湖田和州田。陈迪蒙参与创办“三味书局”,刊印了大量医药书籍。民国时期,陈氏家族中陈湘仲在县内有佃户余家,年收租谷0余石。因而被称为“土地菩萨”或“泥菩萨”。当时有民谣:“陈家的谷子段家的锡,杨家的金子马家的笔。”即陈家多田,段家开锡矿,杨家开金矿,马家多读书人。其中陈家就是指陈迪蒙。

此外还有著名义商曾庆湘、“铁算盘”刘铁逊等。曾庆湘,贫苦出身,0年内在资江沿岸各埠设“益美祥商号”8家。光绪二十四年()新化筹办“实学堂”时,他捐资缗(缗为文),占当时办学基金的/3。还为“新化县自治筹备处”提供活动场所,为自费留学青年赞助学费。辛亥革命中出银洋元赞助邹永成等光复宝庆府,邹代藩赠联云:“万金安用家人产,一语能坚志士心。”晚年更是倾力大办慈善事业,95年竭尽全力创办“新化慈女院”,首捐银洋元。曾庆湘被尊为“新化义商”。刘铁逊被称为“铁算盘”,先代其养父在锡矿山管理三益采矿公司,然后组建美利炼厂,再拉曾叔式、蔡锷等人为股东,出面强迫华昌公司与美利炼厂合资经营,改名新化昌炼厂,刘从此名闻锑都。不久又独资或集股开办纯青、化成、鸿辉等炼厂。再设计迫使粤商韦志道贱卖志记炼厂,改名为修和洋行,然后挤挎了开利洋行。民国9年,又独资或集股开办球益、天生和、大有庆、履祥吉等7家采矿公司,拥有全山/5的矿地。此外,还经营商业,放高利贷。在锡矿山开设有协和兴等商号,经营绸缎、南杂、药材;在县城开设利源昌,做木材、棉纱等大宗投机生意;又合股开办惠康商号及履祥钱庄等。

六、毛板船和宝庆码头写下精彩传奇

清末民初时期,新化发挥了资江主航道的优势,把大量的物资,包括农副产品中的土纸、茶叶、木材、楠木、玉兰片、茶油、苡米、棕片、五倍子、花生、土布、生漆等,工业手工业中的煤炭、锑品、熟铁、石灰、鼎锅、陶器等大量外销,在运输中不断积累经验,创造性地发明了资江河道中独有的运输工具——毛板船。

嘉庆四年(年),洋溪杨家边船户杨海龙运输蚀了本,回到新化,赊购了罗显章、陈冬生的“三叉子”船,运煤到武汉去卖。船到汉口,煤炭赚了钱,他见那艘“三叉子”已经破旧,返航又多费时日,就把它拆掉当木材卖了。汉口木材昂贵,卖木材的钱带回去再添一点就可再造一艘新船,既赢得了时间又可以及早还清赊船的欠款,可谓一举两得。

杨海龙轻装回乡,比驾船返航省了个把月时间。还清了买“三叉子”的赊帐,手里买煤炭的钱和造新船都有了,就赶造新船运第二次煤去汉口。这回他有了经验,既然把船当木材卖可以收回大部分造船的本钱,就索性省工省料,只要船能把煤载运到汉口就行了,又按装载煤的特点,在“三叉子”底宽肚大的原型上加以改进,造成了第一艘“毛板船”。杨海龙成功了,十多年间积资数十万,“毛板船”也不断改进,从业的队伍不断壮大,遍布资水沿岸有煤炭资源的各地,采煤业也因此蓬勃发展。

杨海龙发了大财,在洋溪买了四百多亩田,以后定居益阳,在益阳买了四十多栋铺,几百亩湖田,嘉庆二十三年(88年),他年逾古稀,捐出益阳的铺面与湖田的一半做为毛板行会基金,举荐陈冬生为负责人,创建了新化毛板公会。从此毛板行业与从业的船工水手有了组织,对行业的发展与员工的福利保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。年又成立汉阳县毛板同业公会,会员73户,其中汉阳武圣庙河沿有50户,其余分布在汉口朱家巷、宝庆码头一带。

毛板船无疑是资江两岸人们智慧的结晶,在湘商史上写下了很得意很辉煌的一笔,在世界航运史上写下了一段精彩的传奇。同时,毛板船促进宝庆码头的形成和发展。宝庆码头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。宝庆码头尽管地处大都市武汉,离新化县城远隔上千里,但这一带当时有上万户住户,百分之八十至九十都是新化人,到了宝庆码头,到处听到的都是新化话,就像到了新化县城一样,因而曾被称为新化的一块“飞地”,也被誉为新化人的第二县城。

七、留下了旷世壮歌《资水滩歌》

在内河航运发达的近代社会,资江是新化与外联系的黄金水道,而资江航运史却凝聚着资江两岸历代船工的沧桑和奋斗。资江新化安化段水急山高,俗称“山河”。船进“山河”,船身倾斜,船头沉水,船尾趋高,起伏交替,形如跑马,船工无不胆颤心寒!如果舵师稍有疏忽,略偏泓道,人船都要葬身鱼腹。因此,在资江沿河一带的人们中,至今流传下这样两句俗语:“驾船的人死了没埋,挖煤的人埋了没死。”说明过去干这两种工作的人,随时有着生命危险。

又道:“养女莫嫁驾船郎,河风吹老少年郎;穿烂几多新草鞋,睡了几多无脚床;一年穿烂三年衣,三年没睡一年妻。”这是船工们在实际工作中的艰辛情景,驾船之险可见一斑。尤其是利润高的毛板船,自然风险也最大,就以民国5年3月份为例,当月新化发出毛板船艘,触礁沉没的有30艘,损煤万余吨,损耗近达一小半。

96年柘溪大坝建成,航道中断,外河运输受阻,又加上现代社会日新月异,公路铁路飞速发展,交通工具一日千里,资江航运最终完成了它伟大的历史使命,基本中止!但记录资江航运奋斗历程和毛板船故事的长篇湘商史诗《资水滩歌》得以流传下来,它真实地记载了资江航运的诸多事实和风土人情,全面地反映了船舶习俗和船工苦乐,尽管用民歌形式表述有很大局限性,但极具珍贵的文化价值,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。(转自:新化之窗)

温馨提示

如果你喜欢本文,请分享到朋友圈,想看更多好文,长按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白癜风治疗世家传承人
百癣夏塔热片效果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lengshuijiangzx.com/lsjstc/3776.html

网站简介| 发布优势| 服务条款| 隐私保护| 广告合作| 网站地图| 版权申明

当前时间: